9月28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徽省统筹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透露,安徽省计划用3年时间,增设本专科专业点1000个;尽快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双一流”高校协议,与北京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到2028年,推动安徽大学进入全国前50强。目标到2025年,安徽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力争进入全国前列。
全省高校总数位居全国第九
《报告》透露,安徽省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新设高校3所,新增在校生46.1万人。目前,全省高校总数121所,在校生160万人,均居全国第9,进入第一方阵。安徽省比全国提前2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今年全省60.1万人参加高考,实际录取50.44万人,比例达83.9%。
不仅有量变,更有质变,安徽省高校整体提档升级。从学科看,中科大、合工大、安大3所高校13个学科进入全国“双一流”建设名单,分别位居全国第12和第11。从人才看,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属高校引育国家级人才较之前历年之和增长228%。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高校累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171.9万人,2/3以上留皖就业,中科大、合工大毕业生留皖率均突破30%;新增硕博士授权单位3个、授权点191个,总数达21和567个,累计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7.5万人。
推动安大进入全国前50强
《报告》透露,为进一步拓展优质资源,安徽省将深入实施省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与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推动部分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支持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等优势学科冲击“双一流”。尽快启动安徽大学未来学院建设,力争到2028年,推动安徽大学进入全国前50强。推动师范院校回归本位、做大做强,力争到2026年,把安徽师范大学打造成全国一流师范大学,在全国师范院校中跻身前5。推动一批学院更名大学和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升格职教本科。
计划三年增设本专科专业点1000个
安徽省将进一步推进学科振兴,高质量实施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构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打造支撑服务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高峰学科群。高起点前瞻性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的基础学科,建设若干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把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加快布局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全面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跨界融合的高等教育生态。计划利用3年时间,增设本专科专业点1000个,改造升级800个,停招撤销1400个。加快发展徽学、诗学等特色学科,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争创全国重点马院。
在进一步布局高端平台方面,安徽省将依托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力争一批有实力的平台进入全国大盘子。依托高校已有的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十四五”期间打造30个左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在十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批产业研究院。加快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高端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建强人才队伍,打造本土领军人才
为建强人才队伍,安徽省将借鉴沪苏浙经验,完善高等教育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体系,继续引进一批院士、杰青等顶尖人才到省属高校任职、挂职。持续推进高校内部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每年引进1000名左右青年博士,支持青年才俊挑大梁、唱主角、担重任。优化高校编制管理和使用方式,用好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完善高校岗位统筹管理机制,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型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加大优秀后备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建立阶梯式支持机制,实施滚动培养,助力更多后备人才成长为行业专业领军人才,打造本土杰青、优青甚至两院“院士”。
将与北京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深化开放合作方面,安徽省将推动高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深化高校与国内一流大学特别是长三角地区高校和学术机构合作,吸引长三角地区高校来皖建立分支机构,支持高校联合创新教育实体平台,共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积极推进“部省共建”“省校共建”“市校共建”“校校共建”,尽快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双一流”高校协议,与北京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来源:安徽商报、人民网、安徽网、软科
- 674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