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培养国家急需的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在专业、课程、路径、平台等方面系统设计、综合施策,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努力为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人才队伍作出积极贡献。
紧抓专业结构调整,构建快速响应以质图强新格局。聚焦“高精尖缺”工程领域,建立健全覆盖招生和培养环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努力提高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瞄准核心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高端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网络安全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面向“智慧+”“智能+”发展趋势,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互联网金融等8个新兴交叉融合专业。按照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设置高标准、高要求、高“含金量”专业核心课程通用模块,强化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和逻辑证明能力。推动工科专业开展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已有47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实现学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全覆盖。
瞄准教学改革重点,打造覆盖全体逐级挑战新课堂。坚持“唤起好奇、激发潜能、基于项目、逐级挑战”的改革理念,紧抓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阵地”,构建“新生项目式课程—中级项目式课程—高级项目式课程—高峰体验项目式课程”逐层进阶的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下、深度体验项目迭代的挑战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练就过硬创新能力。构建由“文史哲学与文化传承”等6大模块130门核心通识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专业写作基础”“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等6大类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全面促进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开展“项目式课程学生作品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生动力。建成1200余门挑战性、研究型、项目式课程,探索实施“研究型地教+探究性地学+挑战性地学+创新性地做”教学创新模式,实现工科学生全覆盖。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探索跨界跨校融合培养新路径。创建“新工科+新商科”跨校跨界复合培养,与相关高校联合开展“智能+区块链金融”学士学位项目,通过融合性方案、整合性课程体系、贯通式综合项目,培养兼具计算机与金融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相关高校、企业共同创建“新工科+新艺术”交互实验艺术项目计划,通过举办“校内—校际—校企”间的挑战性实验艺术项目、艺术联展等活动,培养兼具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的新型工程师。整合6个学院、4个大类学科、6个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创建“互联网+”双学位培养实验班,通过定制化培养方案、跨学科交叉课程、产教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培养服务国家数字化战略的创新型人才。创建“管理—电子工程”联合培养实验班,推动“能力—素质—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培养兼具经济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破解科教分离难题,创建科研育人工程教育新范式。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未来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组织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领衔高水平科研团队,打造10余个“科研育人”平台,推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着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完善兼具前沿性及趣味性的“逐级通关挑战创新项目串”核心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教研一体、学研相融的科研育人机制,将“案例化核心课程群”与“逐级通关挑战创新项目串”有效衔接,基于项目开展教学,推动全过程跨学科、综合性工程科技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通过校企共同投入专项经费,建设专门实验室、教室等,努力为学生提升科研能力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和平台。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 640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