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统筹布局、凝聚力量,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成效显著。2022年度学校获得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立项数量和种类在连续增长情况下再创新高,为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全国音乐院校第1位。
2022年度中央音乐学院国社科项目立项清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旨在打造国家级高端学术品牌,集中推出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反映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体现相关学科领域最高水准的学术力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鼓励广大专家学者以优良学风打造更多学术精品,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原则上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学科入选1-2部,总数控制在70部左右,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公开表彰。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共入选65项成果。《新疆锡伯族传统乐舞文化研究》是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结项成果,经过层层审核、数轮评选,成为本年度音乐学科唯一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学术专著,充分彰显其科研创新“硬实力”。该成果通过全面梳理和深描式的研究,对锡伯文化乃至满族文化为何能够在西迁新疆的锡伯族群中得以保存和发展这一命题,作出艺术和文化的阐释,为促进我国民族学领域中的族群关系与族群文化研究、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不失典型意义的案例,并对锡伯族乃至满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发挥积极作用。《新疆锡伯族传统乐舞文化研究》将在国社科专项资金的资助下,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规格精装出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现阶段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科研项目。此次立项的《音乐创作“中国性”研究》项目,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学校获得的第一个“大社科”重大项目。“中国性”研究是对中国数千年音乐文化与百年音乐创作的学术反思和理论总结,旨在将音乐创作中具有“中国性”内核的音响元素、作曲技术、文化记忆与审美精神等不同层面的“中国性”加以系统化的溯源、归纳与提炼,为加快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推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纵深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特色语汇研究》和《同源异流 相融共声——世界扬琴体系与多元音乐文化研究》分别获得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前者致力于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特色语汇”,以“基于作品—置于时代—指向内涵”为主线,在“共时”和“历时”的坐标上,全面研究百年中国民族器乐的风格流变与融合、技术发展与创新,以及体裁内生发展与时代宏观进程的关系。后者本着“同源异流 相融共声”的理念,全方位审视世界各国扬琴的发展轨迹以及和而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从宏观多元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入手,结合扬琴本体的译名词意、形制构造、传布演变、代表作品、风格特点、演奏技巧、审美趣味等各方面进行纵横立体的比较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旨在重点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价值,但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研究断档、亟需抢救的冷门绝学,分为学术团队项目和学者个人项目两个类别,其中学者个人项目参照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标准资助。《西南少数民族乐器数字文化遗产平台建设研究》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进行保护、传承与宣传,以数字化平台建设及乐器文化的活化为主要内容,同时为乐器数字化文化遗产传承提供范例和参考。
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从2019年开始设立,主要资助研究深入、创新程度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论文,突出对优秀青年学者的科研支持。此次入选的博士论文《魏晋南北朝佛教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佛教文献中的音乐史料进行全面梳理,将魏晋南北朝佛教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放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剖析,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特征做了深层提炼。
高层次有组织项目立项数量的大幅增加标志着中央音乐学院科研实力的整体提高与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科研处将继续以“出思想、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出模式”目标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凝聚优势和特色,加强项目组织策划能力,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提高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质量和立项数量,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 435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