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立:学好用好“金钥匙” 凝心铸魂育新人

  近日,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书记谈思政”栏目发表文章,系统阐释了山东大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办学治校的“金钥匙”,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金钥匙”思想共识、强化“金钥匙”实践运用、增进“金钥匙”育人实效、加强“金钥匙”文化引领、夯实“金钥匙”保障体系,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山大何为”时代命题的理念和举措。

学好用好“金钥匙” 凝心铸魂育新人

郭新立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角度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校必须深刻领会高等教育发展对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山东大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办学治校的“金钥匙”,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两个先行先试”中当示范、作表率,在光荣与梦想的征途上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山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凝聚“金钥匙”思想共识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山东大学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权,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才培养重点任务相结合,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关键少数作表率。学校党委探索形成“五个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模式,即:一位班子成员领学、认领一个问题、聚焦一个专题、制定一个方案、破解一个难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学校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思想共识。

  理论宣讲成规模。健全理论宣讲体系,既向师生讲又让师生讲,既从校内讲又向社会讲,既联合讲又比拼讲。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学校各级负责同志与师生医务员工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贯彻落实。举办“沂蒙老战士后代讲党史”系列活动,成立“青年宣讲团”,开展“百天百队百场讲百年党史”、全国高校青年宣讲团联学联讲活动。广泛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日团日等,做到班班讲、人人懂。

  学习形式有创新。以集体备课互动学、深化理论课堂学、专家对谈示范学等方式,组织开展高质量理论研学。构建宣传矩阵,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上线学习网站、专栏,构建多载体、广覆盖、大影响学习格局。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源,开展理论学习月活动,全校上下形成浓厚学习氛围。

  强化“金钥匙”实践运用

  构建“大思政”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大思政”格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打造思政金课。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作为新一轮“双一流”培育学科重点扶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实施“两对照双提升”工程,落实“全员听课、全员被听”制度。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共选修课程群。成立思政公共教学中心,汇聚多学科优势,强化思政理论建设和研究领域拓展。

  推进课程思政。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作为15个国家级示范中心之一优势,强化示范引领,推进学科和学院分中心建设,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启动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立项,认定校级示范项目57项。37门课程入选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0个项目获评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一。承办首届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加入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与“新华思政”合作共建,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交流互促平台。

  开展日常思政教育。长期开展“书记有约”“校长有约”活动,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并在重要节点讲授“大思政课”。打造“光荣的使命”教师思政品牌、“榜样的力量”学生思政品牌。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实施“青马工程”,办好成仿吾英才班、华岗特色班,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完善“导学思政+”研究生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加强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建设,做强交叉融合育人大平台、交叉创新团队育人项目,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增进“金钥匙”育人实效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山东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聚力“两个先行先试”,以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为己任,培养兼具“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深刻领悟“金钥匙”的丰富内涵,坚持把党领导人才培养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系统谋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线图,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筑牢人才培养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立足“四个服务”,落实“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和配套措施的迭代升级赋予青年学生必备的知识和素养。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持“四个面向”,推进“四新”专业建设和专业“优特新”建设,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支持学科交叉组织模式,推进科教融合育人、产教融合育人、校地协同育人、国际合作育人,与高水平机构联合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持续打造“六堂一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升级版,系统搭建“高峰—高原—高地”阶梯式超常规人才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和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成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五育协同育人工程”,创建“1+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在德育固本、智育强基的基础上,推进学生体育、美育、劳育工作。健全体育育人体制机制,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以培育高水平学生艺术团队为抓手,做精多元美育活动,完善美育教学体系,加强美育课程、教材建设,建立健全美育评价制度。以实习实践、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内容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金钥匙”文化引领

  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中提出,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大课题。山东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学科综合优势与文史见长底蕴,努力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课题,“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两创”使命彰显担当。学校以“建设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学”为目标,发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优势,重点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学科集群”,培育造就“山大学派”。推进“尼山学堂”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打造“德性为先、国学为重”育人特色。扎实推进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实施全球汉籍合璧、文明探源、考古中国、《永乐大典》综合整理、《中国通史》编纂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担任全国新文科建设组长单位,牵头制定新文科建设指南,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创办《新文科理论与实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文学生活馆和“数字人文”实验室等场馆建设,拓展以融媒体形式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文化引领”落实落细。山东大学党委将“文化引领战略”作为学校发展七大战略之一,制定《山东大学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系统谋划文化引领战略实施路径。设立学校文化委员会,推动文化引领战略深入实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重点打造“一院一品”文化建设项目,培育支持81个文化品牌,以“满天星斗、星光熠熠,众星捧月、星月交辉”的生动局面涵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图书文化节”“典籍故事青年说”系列活动,建设“新时代美德书屋”,引领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文化精神全面弘扬。挖掘校史资源,以百廿校庆为契机,举办音乐舞蹈晚会《为国育贤》,全面呈现波澜壮阔的校史,号召全体师生员工秉报国之志、扬大国之道。讲活红色故事,当选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召集单位,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举行红色戏曲专场演出,举办“洪闻戏剧节”,排演《火种》《日出》《回春之曲》《华灯初上》等剧目。培育创新文化,人体科学馆、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场馆入选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营造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环境,让科学家精神成为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精神支撑。

  夯实“金钥匙”保障体系

  助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学校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推动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金钥匙”发挥作用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围绕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加快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提出“一二三四五”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规划,即一把“金钥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大群体:教师、学生;三条路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四大关系:点与面、常与变、体与用、身与心;五大工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此为路径,推动学校思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完善体制机制。成立山东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思政工作,确保将中央、教育部、山东省委有关工作部署落实到位。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深化开展教师思政工作。成立学生发展委员会,下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持续推进学生思政教育。定期开展师生思想状况调研,提升思政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

  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思政工作队伍,一支育人意识强、育人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一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管理保障人员队伍,形成全员育人强大合力。深入实施教职工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1+N”制度体系,优化“选、育、培、用、管”全链条管理,创新建立辅导员职业等级制度,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来源:山东大学

科教兴国 创新人才
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