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10时3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共8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吉天星A-01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珞珈四号01星)3颗高校参与研制的卫星。
复旦大学:
“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由复旦大学与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将围绕太阳大气数据和澜湄区域大气数据开展跨国科学研究,为澜湄六国开展太空观测与技术应用交流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该卫星约50公斤,搭载两个载荷。其中,主载荷为“核科一号”对日探测光谱仪,旨在获取紫外波段太阳大气的精细光谱,有望在280nm波段首次获得来自中国卫星的优于0.1nm精度的耀斑精细光谱,并利用这些卫星观测数据,验证和发展理论模型,从而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太阳爆发活动。该载荷由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指导,复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杨洋副教授团队负责设计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核科一号”还附载一套由周鹏教授设计的“青鸟”二维通信与存储芯片测试装置,该装置是国际首次测试二维半导体芯片在空间中的特性,为开拓其高可靠性应用奠定重要外空实验基础,有望为我国空间电子器件带来跨越式发展。
据悉,卫星计划利用复旦自研“核科一号”对日紫外光谱仪,观测太阳表面活动中高分辨率的镁离子特征光谱线,解谱获取其等离子体的运动规律,为相关太阳活动理论的验证、空间天气预测模型的建立,贡献中国团队的实验观测数据和研究。之后将设立国际联合研究项目,携手澜湄流域及“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通过数据共享、联合科研、合作培养等方式,邀请澜湄国际青年联合开展科研实验,为澜湄六国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项目以高等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为澜湄友谊注入新活力,服务澜湄流域高质量发展。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吉天星A-01星)是以米级分辨率先进光学载荷为主体开展的“新概念”光学遥感卫星,是我国首颗具备“任意曲线非沿轨动中成像”和“计算重构高几何高光谱成像”能力的光学遥感卫星。它具有“高时效、高几何、高光谱”的显著特点,可将传统成像技术指标提升10倍以上,解决了遥感图像“灵动、清晰、多彩”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处于国际技术领先位置,可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普查、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并将有效提升卫星的遥感定量化应用水平。卫星从论证、立项、研制、总装到发射,历时八年,卫星成功发射是整个卫星项目的关键节点,标志着项目的研制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珞珈四号01星)是武汉大学等单位牵头研制的,全球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
“人民健康号”卫星重60kg,配备高速数传、大容量存储、大功率电源,装备一台可见光高光谱相机和一台紫外多光谱相机,具有四大技术优势:一是成像范围大,可一次获取4000kmx300km区域影像;二是光谱选择活,光谱可自由选择,满足水-土-气多种探测需求;三是数传速度快,达到900Mbps高速数传;四是存储容量大,拥有8Tb大容量存储,可存储全国960万km²的影像。武汉大学基于该卫星可建立面向环境健康因素广域综合监测系统,实现“水-土-气”健康要素遥感智能高精度反演,将健康、人口和环境数据联系起来,实现在不同地理尺度评估和量化健康相关变量与环境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展医学遥感应用示范,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 976 次浏览